疫情发生后,党政办公室是学校最早进入临战状态、最早投入疫情防控工作的部门之一。作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综合协调部门,党政办负责学校防控办公室日常工作,承担着内外联络、上传下达、信息收集报送、安排部署、值班值守等重要任务。巾帼不让须眉,过去将近两个月的时间,党政办公室王杜鹃、李玲玲、冯雪三位同志以女性特有的坚韧、细腻和担当,立足岗位、任劳任怨,与男同事们并肩作战、勇敢前行,汇聚成防控“疫”线的“硬核力量”,成为防控阵地一道靓丽的“风景线”。
“妈妈,抱抱”——“我也有不舍,但更是职责所在”
王杜鹃,负责办公室行政工作。突发的疫情让她大年三十来到学校,晚上直到八点才回家,而在电信部门工作的老公,等她回来后又赶忙去单位值班,一家四口顾不得吃上一顿团圆饭。初三回到工作岗位上,由于工作强度大,身体不适病倒,仅休息两天后就迫不及待投入防控工作中。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,每次下班回到家,她都是反复洗手,看到不到两周的儿子伸手要抱抱,她却因为心里有顾虑而不敢接近。
她负责的工作是全校的“数据中枢”,她和同事协调人事、学生部门分层分类摸排全校五千余名教职工、三万六千名学生信息,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,她不厌其烦、耐心细致进行沟通确认,发微信、发传真、发邮件……每日四次及时报送上级部门各种信息,有时甚至为了核实一个信息打好几个电话,她深知,真实准确的数据是做好后续所有工作的基础。
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,从疫情发生开始,她和同事制定了消毒制度、测温制度,自觉承担起了值班室、会议室、办公室、楼道、卫生间、电梯等重点区域的消毒、通风等工作,营造了干净、卫生、放心的工作环境。
“什么时候再回来”——“我也有牵挂,但总要做力所能及的努力”
李玲玲,主要负责办公室文字工作。年前刚刚回到沧州老家,天天数着日子盼她回家的爷爷听说她马上又得离开,整整一天没跟她说话,她给将近80岁的老人讲道理、做保证。2月1日上午,她返回石家庄的第一刻就来到办公室,自此,直到3月20日,将近50天的时间里她仅仅在3月14日的周六休息过一天。
其实,更大的挑战是进行会议记录以及起草会议纪要,对于刚刚调整到这个岗位上的她来说,这是一份全新的工作,按照惯例,她可能要在半年后更全面了解学校工作基础上开始记录工作。特殊时期,只有迎难而上,常委会会议、防控领导小组会议、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……将近20次会议,每次平均一到两个小时,会上全神贯注记录,会后尽快整理纪要,对她来说肯定是有压力,多听、多看、多问,她想尽办法提高效率,提高质量。其实,更多的工作是起草各种文字材料,工作方案、工作预案、总结材料、发言材料……“玲玲,需要起草个汇报材料明天会上用”“玲玲,这封信需要修改一下”“玲玲,这个通知需要修改一下挂网上”“玲玲,这个文件需要修改一下出红头”……这期间,她和同事起草的文字材料已有7万余字,每当看到这些上传下达的文字材料真正发挥作用,那是满满的成就感!
“妈妈,今天能陪我一天吗”——“我也有思念,但是不能退缩呀!”
冯雪,主要负责办公室机要与保密工作。为了年后能与家人在海南团聚且不影响办公室假期值班,她将自己的值班全部调整至年前,从放假开始一直到大年二十八。随着疫情持续升级,她想到自己的工作职责,获得家人的支持后她取消了行程。2月3日,她正式返回工作岗位,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。最忙碌的那几天,两个孩子几乎见不到妈妈的影子,5岁半的大女儿经常醒的很早只为妈妈能给她讲讲故事,她出门时,女儿问:“妈妈,你已经上了好久的班了,今天能陪我一天吗?”深知疫情防控责任重大的她,只好暂时冷落两个孩子。疫情防控期间,文件传输形式特殊,大多数以电子版形式通过微信群等流转,并且很多文件属于紧急文件,她紧盯各类群信息,生怕漏掉一个来文信息,收文之后,第一时间登记、及时传阅,保证特殊时期各类来文迅速流转。疫情期间的保密工作也是重中之重,她将《保密须知》及时发给保密委员会的每一位成员,确保保密环节不出问题。同时,与其他同事一起合作,做好疫情期间各类各项材料的汇总整理工作。
当不舍、牵挂、思念汇聚成力量……
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,她们和部门同事一起,职责明确,团结协作,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,毫无保留地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,确保各项防控任务随接随清、件件落实。
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,每天中午去吃饭的路上,讨论着有关疫情的好消息,这是每天最放松的时刻!
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,每天夜晚办公楼的灯光下,各自回家前的“明天再见”,这是彼此最好的鼓励!
最近的校园里,流水潺潺,阳光暖暖,桃花展瓣吐蕊、玉兰欣然绽放、油菜满眼金黄、樱花含苞待放……三月已至,春风已到,期待阴霾终散去、花开待君归的那刻!